|
向人民汇报丨初心为民行致远 聚力奋进谱华章——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向您汇报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济南妇幼人在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秉承“惠泽妇幼”的办院方针,秉执“精益快捷”的便民宗旨,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全力复工复产,从公卫项目惠民到帮扶脱贫攻坚,从优质服务提升到引领区域发展,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齐心并力,为推动泉城社会经济发展同心勠力,为护佑全社会妇儿群体健康尽心竭力。


产前诊断取材。
2020,命运与共让彼此携手并肩,没有寒冬不可逾越;
2021,征途坦荡请相约继续前行,终有春天将会到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济南妇幼人在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秉承“惠泽妇幼”的办院方针,秉执“精益快捷”的便民宗旨,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全力复工复产,从公卫项目惠民到帮扶脱贫攻坚,从优质服务提升到引领区域发展,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齐心并力,为推动泉城社会经济发展同心勠力,为护佑全社会妇儿群体健康尽心竭力。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省级优质服务单位”“济南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济南市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先进集体”。2020年,医院典型做法入选《全国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集》,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中国妇女保健协会等领导多次到院视察调研。
一年的共同坚守终将迎来胜利曙光,永远的逆风而行方能彰显卫健人的大爱情怀,值此市两会召开之际,济南妇幼向您汇报。
筛查体系覆盖、公卫项目深化增强妇幼健康区域综合保障能力
产前筛查与诊断覆盖面不断扩大。作为全市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的管理及实施单位,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全力贯彻落实济南市卫健委部署,建立健全济南市产前筛查网络化管理机制,做好全市所有助产机构产前筛查的培训、质控、管理和考核工作,以及免费产前筛查资金的预算、管理和分配、拨付工作。2020年,该院共行免费产前筛查14008人,其中产前筛查高风险578人。建立全市无创DNA产前检测网络。2020年,该院行无创DNA产前检测30072例,共检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183例,其他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异常363例。共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853例,检出严重致死致残性患儿278例。减少了目标疾病患儿的出生,降低了出生缺陷,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质量,对全市产前筛查、产期诊断以及围产保健专业整体水平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社会及家庭节省经济支出1.1亿元。
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干预项目不断深化。打造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全公益、全流程、全覆盖的济南“三全模式”。政府投入3000余万元/年,做到全市户籍新生儿免费筛查病种由4种疾病扩展到40种疾病,全市筛查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并依托全市妇幼信息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化数据管理。2020年共筛查新生儿85364例,确诊阳性患儿165例;完成眼病筛查12889例,检出影响低视力和致盲性眼病143例;听力筛查12631例,确诊听力损失46例;耳聋基因筛查6225例,检测阳性277例。对查出有相关问题的婴幼儿通过覆盖全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进行长期管理与随访,并及时治疗达到正常儿童发育水平。该院成为全国首家开展溶酶体疾病新生儿筛查项目、重症免疫缺陷筛查项目,并参加中国多中心合作新生儿基因筛查项目,保持我市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的全国领先。
公共卫生区域管理任务有效落实。推动重大公卫妇幼项目“两癌”筛查列入2020年济南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目标人群扩展至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完成宫颈癌检查19.9万人次、乳腺癌检查19.5万人次,筛查出宫颈癌癌前病变348例,乳腺癌癌前病变50例,生殖道感染、乳腺良性疾病等妇科疾病33367例,确诊宫颈癌32例、乳腺癌123例,所有确诊的异常病例均得到及时的随访和干预。宫颈癌早诊率达到98%、乳腺癌早诊率达到71%,均高于国家要求。全力打造全市高危妊娠管理新模式,目前全市54所助产机构、240所社区、15所区县妇计中心全部纳入高危妊娠管理网络,实现红色孕产妇“一对一专案管理”。2020年抢救危急重症孕产妇165例,其中病危18例,抢救成功率100%,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96/10万,实现“五连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济南妇幼联盟单位壮大至74家,区域检验一体化单位增加至9家,开展“孕育优·强基层”系列活动102场,探索院内产科专家团队与全市各区县“结对子管理”新模式,建立病区和基层的高危转诊绿色通道,完善片区转会诊机制和流程,切实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救治水平。牵头建立省会经济圈“1+6”出生缺陷一体化精准防控联盟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联盟,实现济南、淄博、聊城、泰安、德州、滨州、东营7市妇幼保健事业协同一体化发展。
精准服务扩容、智慧医院升级增强妇幼健康持续高效服务能力
服务细节发力持续改善就诊体验。医院推行“一医一诊一患”,增加超声诊室数量,新开展双胎胎儿心脏彩超、盆底超声检查、小儿及成人胃肠超声造影等项目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实施舒适护理,做好导诊及志愿服务,建立“首次就诊服务”微信群和“老年友善窗口”。推行“一部手机走全院”,上线医技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服务,系统合理安排检查顺序并智能提醒注意事项,优化患者就诊路径,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20分钟以内。上线住院电子票据(全市首家)和门诊电子票据业务,彻底解决发票联的保存问题。上线床旁心电图、床旁生命体征监测仪,依托危急值监测平台,完成信息系统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汇报的闭环管理,助力临床医生扩展诊断能力,病区疫苗接种全追溯管理实现100%。
服务内容增加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开启“无假日模式”,门诊医疗及保健服务、人工流产等门诊手术以及相关医技科室实现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开诊。在全市率先开设VIP产房,推广导乐分娩,全方位改善孕产妇分娩体验,分娩镇痛率达83%,深化推进产后快速康复项目。全省首推移动产检上门服务,将优质医疗保健服务下沉到社区、延伸至居民家庭。启动全天候24小时妇产科急诊,建立常态MDT多学科会诊机制,确保孕产妇紧急就诊安全。
信息化助力深化完善智慧医疗体系。作为全省首批智慧医院,该院率先冲刺互联互通五级和电子病历五级乙等,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新生儿电子健康卡落地建卡-住院分娩直报-预防接种一体化全流程就诊。全省首批试点推行山东省医保电子凭证并实现全流程就诊,全市首家实现省、市职工生育保险联网结算,“零跑腿”即可完成医疗费报销及生育津贴领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G远程探视服务实施1490例,被国家卫健委作为“云上妇幼”典型经验通报表扬(全省唯一)。全省首批启动互联网医院线上发热咨询门诊,实现院内专家全部免费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率达53%。
科教平台夯实、学科建设细化增强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能力
学科建设硕果累累。医院成功申报济南市出生缺陷防治一体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全省首家“济南市产科技能培训中心”,被授予“济南市优生优育工作指导中心”。当选首批国家耳鼻咽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出生缺陷防控创新研发基地,获批全省首家省级“互联网+围产期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示范基地、“济南市分娩镇痛培训基地”。获批国家级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单位,增设妊娠期营养代谢疾病专科门诊、儿科消化门诊等25个亚专科门诊。牵头成立“济南市出生缺陷防控一体化实验室”。PCR实验室建设持续加强,创建为全市首批新冠核酸检测定点单位,核酸检测报告时间提速至2小时内。疫情期间,接诊发热病人2749例,到院就诊孕产妇200867人次,核酸检测89403人次。
科研平台实现突破。充分发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用,分别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成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妇幼医学中心”和“山大生殖-济南妇幼妇女儿童健康联合研究所”,打造妇幼健康科研学术平台。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30项,科研课题结题4项,发表SCI论文32篇,影响因子总数79.546,核心期刊论文84篇、实用新型专利6项、著作21部。
教学规培全面发展。承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助产本科见习教学任务,首创院校联合教学新模式。住院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1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87.1%。获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4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项。接收重庆武隆、河北、甘肃、聊城、邹平等地60余名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圆满完成首批7名基层卫生人员挂职研修工作任务。
慎始至微,砺行致远。济南妇幼将始终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区域整体提升为使命,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做好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文章,讲好妇幼保健特色专科故事,打造区域内医教研新高地,构建优质高效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确保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全力实现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全市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更好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建设康养济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邱天 实习生韩晓凤通讯员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