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 2024年山东高考普通批投档线公布,一则“山东19万文科考生滑档”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轩然大波,“山东文科生天塌了”“文科生真的太难了”“山东文科生今年有多惨”……各种负面评价、分析视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裹挟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充斥在七月焦灼的氛围中。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此消息却系谣言,其散布者从事高考志愿导航和复读推介业务,为博取眼球、招揽生意,在短视频平台上散布虚假消息。最终他也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以治安拘留5日的处罚。
谣言散布者已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不知有多少考生因此被迫改选专业,在不擅长、不喜欢的专业中苦苦挣扎。网络谣言的问题由来已久,就像扒在网络空间里的“牛皮癣”,清了一块,再贴上一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难以清除。
谣言散布者无比狡猾,善用“游击战”“马甲伪装术”“偷换概念”等计谋,在网络空间里肆意游走,难以捕捉。对于网络谣言,有人这样说: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就像杂草,除了需要及时清除,更要让田地里长满健康的庄稼,才能把杂草的生存空间挤压到最小。杂草生长越快,除草和种健康庄稼的速度就要更快。“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只有抓住网络谣言的“七寸”,多措并举,精准打击,拔除自媒体野蛮生长的“荒草”,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修剪肆意生长之“叶”。近年来,凭借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自媒体”迅速生长,强势出击,在媒体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我们需知“自媒体”不应“自由自在”“逍遥自在”,所有跳出法律准绳之外的“自由”皆是犯罪。过度的“自由”必将产生一系列问题,传播虚假信息、制作发布谣言、蹭社会热点流量、自导自演“苦情戏”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自媒体肆意生长的“叶”该剪剪了。
想要修剪好自媒体的“枝叶”,让其成为装点网络空间的美景,而不是蔓延无度的杂草,各大网络平台责无旁贷。平台在获得流量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理应承担起监督审核的责任。《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部门规章均对网络平台的审核责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每一个网络平台都能够落实实名登记、发布内容审核、事先实时巡查等事先审核义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便“上不了台”“站不住脚”,无处可生长。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网站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自媒体”发布的疑似虚假信息,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针对网络平台的技术,谣言散布者也会采用屏蔽关键词、图文不符等手段蒙混过关。因此用好技术手段的同时,网络平台的人工审核也不能放松,把好账号注册要求、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等“关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删除视频、封锁账号、甚至加入注册“黑名单”等,令行禁止才能剪除肆意生长的“枝叶”,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阻断盲目传播之“茎”。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相关部门辟谣的速度与力度显著提高。“山东19万文科生滑档”“济南特大暴雨,社区内车辆被冲走”等谣言一经发布,相关部门迅速辟谣,发布公告,有效地阻止了事件的继续发酵;8月2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则关于上海“房屋养老金收费标准”的谣言,相关部门当天便做出“不实”的回应,谣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攻自破。
与谣言作斗争,便是一场事实与虚假的极限赛跑。在与谣言赛跑的过程中,必须“三”管齐下,合力出击,全力以赴。首先在查明真相后,要借助政府、主流媒体等具有高公信力的信源发布辟谣信息,让辟谣信息在与谣言的竞争中迅速“夺回”公众注意力和信任度;其次,发布辟谣信息的速度要快,在真相与谣言的“赛跑”中争分夺秒,尽早阻断其向更大范围继续扩散的传播链路。最后,需用客观公正的语言向公众披露更多突发事件的细节并提供因果解释,这样可以压缩网民关于真相的想象空间,防止谣言“死灰复燃”。
举起公平正义之利剑,斩断谣言传播之“茎”,让更多正能量“流”向网络空间,似锦繁花必将取代荒芜杂草。
拔除非法利益之“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造谣者不顾及他人感受,不惜触犯法律红线,甚至枉顾他人性命 ,最终是为了一个“利”字。“扫码可领个人劳动补贴”其实是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骗钱陷阱;“郓城销售女酒驾查出艾滋病”造谣者为博人眼球、吸取流量,不惜对毫无关系之人进行诽谤;“您的医疗补贴已到账”短信链接点开之后,如若输入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社保卡号等信息,其后果可想而知;“山东19万文科生滑档”的背后是造谣者为其高考志愿导航和复读推介业务招揽生意……形形色色的谣言,背后却都有一个利益的推手,不得不说,不费吹灰之力获取的巨大利益才是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根”。
除“根”需法,获利有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散布网络谣言、造谣诽谤他人等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对于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对于蹭热点、蹭流量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对于网络谣言问题突出的互联网企业和违法违规网络账号,要发现一个依法严厉打击一个,斩断非法利益之“根”,打断网络谣言“七寸”,让谣言散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言论自由并不是法律自由,流量至上也不应该成为自媒体的主流,网络空间更不是“法外狂徒”的“避风港”。我们相信并坚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靠恶意中伤他人、无下限博眼球的做法终会被“连根拔起”,网络也终会成为风清气正之地。
修炼明辨是非之“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看完一个小视频,花一两个小时看电影,不如看个电影解说;用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追剧,不如看点短剧,剧情俗套而有趣,不需过多思考便能获得快乐;与其一页一页的看书,不如上网浏览“爽文”,几个小时过完跌宕起伏、大快人心的人生……一切都在快速发展着,人们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似乎失去了耐心思考的能力。
为了在繁多的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更快地获取利益,造谣者最擅长抓住社会矛盾点和民众心态,如火车票免费退、广西南宁将发放住房公益补贴、新疆那拉提景区门票300元、湖北荆门养殖场散养户90%的猪都死了等,这些关乎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谣言最易得到传播。另外,“蹭流量”“蹭热点”也是造谣者惯用的手段,今年六月,南方各地进入防汛高峰期,而造谣者抓住这股“防汛风”,大肆传播关于洪水的谣言,有的甚至达到千万播放量。
造谣者以利为重,传播者难辨真假,围观者“看热闹”,这都是让网络谣言疯狂生长的“催化剂”。其实只要我们稍微一核实,就会发现,大多数谣言图文并不匹配,采用“移花接木”之术,时间、地点、人物均为捏造。“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既不做谣言的散步者,更不能被网络谣言“带沟里”,是我们每一个网络公民应有的意识和应尽的责任。
清除网络谣言杂草,势在必行;建设清朗网络空间,你我皆有责。人人行动起来,弯腰拔除每一棵谣言“杂草”,种下充满正能量的“庄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能让互联网空间更加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