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信息的海洋,也是心灵的港湾。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谣言犹如暗夜中的迷雾,成为影响网络空间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如同病毒般迅速蔓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舆论生态,还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造成损害。如2024年上半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我国社保基金全都交给外资机构管理等谣言甚嚣尘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一、谣言之害:迷雾笼罩,信任蒙尘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如黑暗中的幽灵悄然侵蚀着社会的肌理。网络谣言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误导公众认知,面对信息大爆炸,公众往往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一旦网络谣言被广泛传播,便如野火燎原,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近期,网络上流传的“服用头孢后喝酒问题不大”、“山东19万文科考生滑档”等不实信息,不仅仅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还给相关地区和人群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人惶恐不安,甚至严重影响了部分人群的认知和选择。其次,网络谣言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政府本是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肩负着引领舆论导向的重任。然而,当政府发布的信息被谣言所淹没或质疑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民无信不立”,失去信任的政府将难以有效地实施政策,影响的不仅是政府决策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谣言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消磨着公众的信任基础。此外,网络谣言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损害企业声誉、破坏市场秩序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敲诈勒索、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在谣言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它如同“难防的暗箭”,在不经意间给受害者带来致命的打击。
二、谣言之源:利益驱使,认知偏差
网络谣言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条谣言背后,都有其复杂的根源和土壤。信息不对称是谣言滋生的“肥沃田”。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往往容易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或敏感时期,公众对信息的渴求度增加,而正规渠道的信息供应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从而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在信息匮乏之时,人们更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补空白的消息,哪怕它们未经验证。利益驱使是谣言传播的“催化剂”。部分网民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或出于其他个人目的,不惜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这些谣言往往具有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广泛传播。一些自媒体和营销号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也往往乐于转发和炒作这些谣言,仿佛是在捕风捉影,追逐着虚无缥缈的利益。监管不力是谣言传播的“助推器”。部分平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对谣言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其传播。类似“抱薪救火”的平台行为,表面上看似获得了短暂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引火烧身。平台把关不严格,不仅会失去用户的信任,还会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破坏整个网络空间的健康生态。
三、清朗之道:多方共治,净化生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不断优化社会协同治理的制度机制,凝聚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扫除网络谣言,清朗网络空间,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网民共同的使命。在互联网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应成为守护网络文明的使者,共同编织防护网,让谣言无处遁形。
织密法律之网,斩断谣言之链。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同坚固的网,是清除网络谣言的铜墙铁壁。政府需紧握法律之剑,精准界定谣言的法律边界,严惩造谣传谣者,让法律之光照亮网络空间,形成无可逃避的法律震慑力。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与辟谣机制,犹如灯塔指引方向,及时驱散谣言迷雾,稳人心,安天下。
压实平台之责,守护清朗蓝天。网络平台,作为信息的集散地,更应肩扛责任,挺立潮头。通过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平台谣言“过滤器”,让虚假信息无所遁形。同时,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免疫力”,共同织就一张抵御谣言的防护网。曝光典型案例,违规者必究,让警示之声响彻网络每一个角落。
提升媒介素养,点亮智慧之眼。在信息洪流中,公众需磨砺媒介素养之剑,练就火眼金睛。政府与社会携手,普及媒介知识,培养甄别信息的能力,让每一位网民都能成为谣言的“终结者”。理性之光照亮内心,不轻信、不盲从、不传谣,让网络空间洋溢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共筑协作之桥,共绘网络净土。打破部门间壁垒,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携手并进,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共同编织一张无缝对接的安全网,让谣言无处藏身。同时,汇聚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凝聚合力、同舟共济,共绘网络空间美好蓝图,让这片虚拟天地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清朗而纯净。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网络空间中,我们期待一种清澈透明的氛围,让真实的信息如泉水般流淌,让虚假的谣言如浮云般散去。我们应当携手并肩,以法律为舟,以媒介素养为桨,以平台力量为帆,共同驶向那片充满阳光的网络蓝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片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它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传递正能量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