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无时不刻切割着公众对社会的信任。
互联网时代,高速传播的信息总是让人们产生“尽知天下事”的错觉。范围大到社会时事,小至社区邻里,源源不断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在工作、学习间隙接受着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来不及辨别真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见、所闻即为真实,殊不知这些在互联网上极易被扭曲和篡改的事实给了无良媒体与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代,修图、AI、视频剪辑技术已经向大众广泛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事情的叙述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好故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往往无人在意,而舆论偏向总是在一传十、十传百中走向不可预料的一步,从而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普及科学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辨谣能力迫在眉睫。
谣言,实则就在我们身边。2024年7月22日,一则标题为“百年难遇!济南遭遇特大暴雨,开车如开船”的视频信息在网络传播,视频内容中还掺杂“车库倒灌”“地铁被淹”等触目惊心的水灾画面。该视频经发布,在市民中造成一定恐慌。然而事实真相是,片中的地铁、街道等场景均为剪辑拼接,事发地并不在济南。济南市气象台于22日11时已解除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当日并未出现特大降雨情况。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随即发布该视频信息为谣言。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让各方媒体绞尽脑汁地吸引人们眼球,事实常常被扭曲、夸张,有的谣言捏造是为加速发酵从而博取流量,而有的则是为掩盖事实真相从而转移社会话题,无论何种目的,都同样是扰乱网络秩序的违规行为。
“有图未必有真相”,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主流,AI造谣案例也开始层出不穷。近日,“济南一高层住宅楼起火,多人跳楼逃生”“晨练大爷在济南英雄山附近发现坟中活人”……这些离谱的“重磅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大量关注。济南市委网信办第一时间通过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进行辟谣,但还是有不少人被“有图有真相”的表象迷惑。AI软件“造谣效率”惊人,经证实,用AI制造一篇假新闻只需要面对人工智能软件给出关键词,几秒钟之后便会生成一篇包括事情经过、细节、有头有尾的新闻报道,只需要再经过简单图片、背景音乐的人工添加,一篇以假乱真的新闻报道便应运而生,由于其拼接情节的迷惑性,在网上发布后往往使人难辨真伪。主要动机还是网站平台借此引流和牟利。故意编造险情、灾情、警情等夺人眼球的谣言能为网络站点吸取流量。
谣言背后,不止谣言。在一些人为炮制的不实消息中,常常会抓住一些公众焦虑的关键词,以此吸引更多的点击量。例如,在“江西88万彩礼活活累死人”这条不实信息是通过激发年轻人关于婚恋的痛点来博取关注。这条谣言中,造谣者还煞有其事地配上了“当事人”在医院的图片,而后经江西警方查证,此条为虚构事实,编造转发视频的违法嫌疑人被传唤至派出所后对自身造谣生事、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网络传播具有隐蔽性,要查证谣言散播的源头困难重重。最重要的还是新闻网站增强对信息源头的审查制度,从根源上破除谣言。
造谣成本低,是网络谣言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大惩戒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制裁、行政处罚体系,明确谣言定义、认定标准是抑制网络谣言发生根源的主要手段之一。除此之外,社会的监督也可以有效识别谣言,防止其扩散。主流媒体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通过深入调查、采访权威人士、撰写评论文章,对谣言进行深入评析和批判,以增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和辨析能力。
多样且灵活的辟谣手段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阻止谣言传播。要最大程度阻止谣言传播,首先需要官方组织带头进行辟谣宣传,通过学校、社区以及网络媒体为途径进行知识科普。《荀子·大略》中有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说,没有根据的话,到了有智慧的人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了。我们大学生应当提高自身警惕,扩大知识储备,增强识谣、辨谣的能力,切断谣言传播的一切有效途径。在看到任何非官方发布的信息时,理智分析,结合自身认知进行判断,而不是直接转发信息造成二次传播,减少因不实信息传播而引发社会恐慌的情况和不安定的因素。
谣言止于智者,在当下网络环境中维护和建立社会的信任体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理智、客观地对待信息,并勇于揭露谣言,打击不实信息的传播渠道,有利于重建公众对社会的信任,这种信任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石。只有每个人都努力用智慧和理性去识别、抵制谣言,认识真相,网络文明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文明才能不断进步,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才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