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健康守护者、市五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团队: 争取一切时间 为患者托起“心”希望
有数据显示,急性心梗病人每延迟抢救一分钟,死亡率就上升3%。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抢救通道,是救治心肌梗死病人的关键之一。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从2005年就开始打造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团队,15年磨一剑,通过打磨更流畅的救治流程、365天24小时全员待命,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抢救心梗患者生命。在每一次与死神赛跑的抢救中,他们真正践行了“时间就是心肌”的救治理念,践行了面对患者的医者初心。
与时间赛跑在生死竞速中赢得先机
“医生,救命,救命啊……”近日,46岁的李先生捂着胸口,独自一人急匆匆赶到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寻求帮助。见到此情此景,急诊内科医护人员紧急为李先生开通绿色通道,纳入急救流程。接到通知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团队带头人、心内一科主任贾治生,放下手头工作,紧急赶来。经过相关检查,判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必须进行冠脉介入手术。
就在术前准备时,李先生突发反复室颤,出现交感风暴。生命危在旦夕,救治刻不容缓!心内一科梁世民医生一边将患者即时心电图传到科室微信群,让手术医生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一边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前的服药。术前准备妥当,患者被送进导管室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此时,贾治生主任以及介入导管室的医护人员已全部到位,随时准备开始手术。
从接诊到手术完毕,仅用时六七十分钟,李先生就打通了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生命转危为安。“谢谢,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事后,李先生面对医生百般感激。这样的生死营救每周都会在五院上演几次,在李先生身上已是第二次上演。此前,他已因心肌梗死被五院急性心肌梗死团队抢救回一次。
团队成员心内二科辛梅主任,曾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患者进行了17次电除颤、连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立即实行了急诊PCI手术,整个抢救过程共历时4小时25分钟,生命最终得以挽回。这份病例曾在济南市心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危重/手术报告展评中获得一等奖,堪称为教科书式的抢救。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平常所说的急性心梗,发病急、病情重,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往往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肌缺血而死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发病率与死亡率还在不断攀升,所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心肌发生梗死后的120分钟内尤其是前60分钟之内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如能在此时实现心肌再灌注,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和生命。”再造救治流程 心梗救治时间缩短半小时
正是基于此认识,按照上级卫健委要求,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急性心梗救治团队,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开通绿色抢救通道,赢得抢救时机。该团队由心内科一、二病区、导管室、急诊内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分别是心内一科主任医师贾治生、副主任医师苏怀玲、副主任医师刘延才、主治医师梁世民和心内二科主任医师辛梅、副主任医师宋荣刚、副主任医师韩雪松、主治医师金昭,导管室副主任医师赵东旭,以及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周雪亮,团队带头人为心内一科主任贾治生。这支精英团队365天24小时“全天候”应诊,保证了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快,是心梗病人能够救治成功的不二法则。对此这支心梗救治团队不断再造救治流程,实现多学科联动,全面提高医院心血管介入、急诊、心内科等多学科合作的协调能力,降低救治过程中人为消耗的时间,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时间救治病人。
医院按照胸痛中心的建设要求,从各个环节榨干心梗病人的救治消耗时间。首先是“病人未到,信息先到”,患者还在120救护车上紧急赶往医院途中的时候,他的所有信息就会通过移动信息网络传到医院相关专业医生的手机上,让医生作出精准判断,快速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院前医生在急救车上就已对患者家属讲解治疗方案,以获得家属对介入治疗方案的支持,减少人为消耗时间。遇到不愿意进行治疗的病人,科室更是轮流上阵劝说,只盼能早一分钟、一秒钟救治。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医院还采取“先救治,后收费”的工作制度,极大缩短抢救时间。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到五院抢救的心梗病人从院前接诊到开通血管半个小时就可完成,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标准,比本院之前的抢救时间平均缩短了半个小时,这是足以救命的半个小时。
对于急性心梗救治团队的每一位医生来说,每一场急救就像打仗一样,必须面临如在战场般的紧张感和急迫感。他们没有节假日,24小时全天候随时待命,无论寒冬酷暑,无论白昼深夜,一个电话就必须在20分钟之内立即赶赴“战场”,不能有一丝耽搁,只为了病人的生命,这也是科室保证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三年来,该团队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320余例。平均D-to-B时间61分钟,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大幅下降,救治成功率98.7%,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社会知名度和百姓口碑不断提升。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团队开通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做到先抢救后交费,目的就是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耽误病人的救治。这些年来的付出,广大患者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100%病人满意度,就是给他们最好的褒奖。现在“有胸痛到五院”已成为济南西部患者共识。
急性心梗及冠心病介入诊疗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
医生多一分责任,多一些坚持和努力,病人就会多一分希望。为提高眼界开阔视野,团队成员先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学中心及北京、上海等先进的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心访问、参观、学习。国内外学者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的诊疗操作,细致的医患沟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一直影响着他们。
同时,团队成员注重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始终关注心血管专业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每周都组织学术讲座,让年轻医师尽快成长。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继续教育项目“明湖心血管介入论坛”,广受赞誉。并高度重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和SCI文章10余篇,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与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课题合作两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和国内研究四项。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团队在心梗救治的核心技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上的进步可谓是大跨步的,有目共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团队的介入治疗技术已步入济南市第一梯队。目前医院一年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已达到2000多例。心梗病人救治死亡率从之前的20%降低到现在不到3%,许多左主干病变、高危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好等疑难心肌梗死病例在这里也能得到及时救治。(新时报记者苏珊 通讯员胡琪 王莹)
作者:新时报记者苏珊 通讯员胡琪 王莹   编辑:鞠月芹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