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主任杨向东:用行动诠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她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聚焦肾脏病领域,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腹膜透析联盟及培训基地,搭建了肾脏病多中心诊疗平台,致力全省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加速推广腹膜透析在省内的广泛应用。
她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后)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
她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主任、血液透析中心主任,前不久获评2022年山东省医务系统“最美女职工”。
她就是杨向东。作为一名医生,杨向东30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忘我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受母亲影响走上从医路 在工作中体会医者快乐
“我的母亲是一名儿科医生,我从小在医院里长大,和母亲在一起时,经常会看到她用小被褥包裹新生儿,觉得很有趣,就想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一名像妈妈那样的医生。”杨向东告诉记者,母亲的快乐和她所带的自豪感,也是她选择医生这份职业的初衷。
怀揣儿时梦想,历经十年寒窗苦读,1984年,杨向东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5年后大学毕业真正成为了一名医生,实现了儿时梦想。“小的时候只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感兴趣,慢慢地随着从医时间的拉长,享受到被患者及其家属所需而带来的幸福感,更感受到了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价值。”杨向东说,兴趣很重要,责任更重大,尊严、自信、被人需要的价值感让她体会到了一名医生的快乐。
从医以来,杨向东30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忘我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工作的努力也使她获誉颇丰,陆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于2017年、2021年获“山东大学齐鲁医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优秀临床教师”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山东省医务系统“最美女职工”。
对这些荣誉成绩,杨向东总是看得很淡。“再多的荣誉和奖项也只能代表过去。医学学无止境,我们不仅要争分夺秒救治病人,也要争分夺秒学习提升,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杨向东告诉记者。
医者有大爱,天使在人间
“当医生,就要当一名好医生。”杨向东说,好医生首先应该用心体察患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其次潜心研究医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第三要贴心为病患排忧解难,不但要治好患者的病,还要尽可能地减轻病患的医疗负担。
“那名男孩9岁多了,但瘦小的身躯看起来也就像五六岁的样子,很让人心疼。”杨向东说,在4年前的一次门诊中,一位老人带着一名患有狼疮肾病的男孩找她看病,孩子家是东北的,父母离异,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很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向东把联系方式给了男孩奶奶,男孩每次来,不管有没有挂上号,是否下班,她都会为男孩看病,通过治疗,目前男孩的病情好转。
“对于家庭比较困难,尤其是农村来的患者,我都会格外关注。”杨向东说,曾经有一位来找她看病的患者,买药时发现带的钱不够了,杨向东便从口袋里拿出钱来帮她渡过难关。
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洁的医风,杨向东在患者中赢得了很高信誉和威望。“当你热心处地为病人着想时,换来他们对你感激的眼神及朴实的感动话语,就会觉得挺满足的。我对患者的贴心,换来的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这就值了。”杨向东说。
医教研三足鼎立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工作30多年来,杨向东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同时她也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承担着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及留学生肾内科专业课程。作为肾内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杨向东不仅注重个人能力提升,而且非常重视带教传承,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医学生。“我希望学生们都有成就。不但科研上进步,学术上也要有成就,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希望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向东说。
以临床推动科研,抓科研促进临床。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巨大,目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需研发简洁准确、方便操作的检测手段。对此,杨向东率领团队开展了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及其预警和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等工作,以实现快速、敏感、准确的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疾病鉴别,从而预测个体患者的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以最终实现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此外,她还带领团队首次发现新型免疫调节因子Tim-3在糖尿病肾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填补了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医教研三足鼎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好医生,做一方名医,做一代大医。”杨向东说。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孙镇镇 通讯员:李小诗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