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4个危险因素 春天来了呵护好我们"小心肝"
民间常说:春季养生肝为先。中医认为在四季中,春季是肝气旺盛、升发的季节,春气可通肝、养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肝脏作为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担负着多种重要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伤害的威胁,然而肝脏也是个“沉默”的器官,人很难感受到它的“喜怒哀乐”。
有哪些表现可能是肝脏在“呼救”?怎么看懂与肝脏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脏健康?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三科主任医师杨松带您认识这个沉默又顽强的器官。
没有痛觉神经很难发现早期异常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部,是成年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约占体重的2%。其重量相当于一瓶1.5升的矿泉水,长度相当于一只42码球鞋。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工厂,掌管着营养转换、新陈代谢、有毒物质转化的重要作用。人体内有500种以上的化学变化是在肝脏内进行的,比如,酒精主要在肝脏内经过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代谢成为乙酸,再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承担如此重任的肝脏却不爱“表现”,它虽然构造复杂,但实质内一般没有痛觉神经,有什么不舒服就默默忍受,人体也很难“感同身受”。肝脏还具有特殊的再生功能。比如,肝脏被部分切除后,肝脏内的细胞会很快动员起来,生成新的肝脏组织,保证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与此同时,肝脏又很“皮实”,它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还有30%的肝组织在起作用,就仍然可以维持日常生活,而这时人体通常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症状。
由于肝脏这个器官的特殊性,当出现肝病时,其进展往往是“静悄悄”的,很难被早期发现,因此,医生将肝脏称为“沉默”又“顽强”的器官。只有当肝脏病变如肝癌等侵犯到肝脏的包膜时,才会引起肝区的疼痛不适。
出现“肝掌”需警惕肝硬化
临床总结分析发现,当肝脏受损、病情进展的时候可能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这些症状轻重不一,从没有任何感觉的肝功异常到严重的黄疸,都可能出现在患者身上。而且,这些症状与肝病自身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定相关,因为无论是急性肝炎,还是肝硬化、肝癌都可能出现相似的症状。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
1.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眼白发黄、皮肤黄染
这些往往是肝脏出现急性损伤的表现。临床上,因错误服药造成急性肝损伤的病例很常见。比如,感冒时同时吃了多种具有退热、改善感冒症状、止痛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服用一种问题不大,同时服用多种则会导致摄入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从而导致急性肝损伤。
2.面容晦暗,出现肝掌
肝掌是指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手指指肚发红的表现。临床上常见于没有规律治疗乙肝或长期大量饮酒者,最终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就可能出现这样的表现。
当然,不是说身体出现了以上症状就一定是得了肝病,但从现有临床经验来看,这些症状十分值得警惕,建议大家多加留意,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
这两个指标升高与肝病有何关系
大家都知道有两个指标经常出现在体检报告上,被当做肝病的“风向标”,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首先是转氨酶。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就是我们常说的谷丙转氨酶;另一种是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即谷草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中,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不同原因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有所不同。比如,病毒性肝炎以损伤肝细胞膜为主,可能使ALT升高比AST升高明显,而酒精性肝炎可能对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更为明显,AST升高的水平就会高于ALT。
有人以为,转氨酶升高就是得了肝病,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其水平正常与否,并不一定反映肝脏功能的好坏。比如,AST也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发生心肌炎时它同样会表现为升高,但这是心肌损伤的表现。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ALT与AST升高,我们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首先判断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从病毒感染、服用药物、脂肪肝、酒精肝与自身免疫紊乱等方面来查找原因。
其次是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临床筛查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肝癌时甲胎蛋白的确会升高,但甲胎蛋白升高还可见于肝炎发作时、女性怀孕期间等。另外,并非所有的肝癌患者都会表现为甲胎蛋白升高。甲胎蛋白之所以能够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是因为肝癌细胞能够分泌甲胎蛋白而正常成人肝脏不能分泌甲胎蛋白,但部分类型的肝癌细胞也不会分泌甲胎蛋白,因此不能单纯依靠甲胎蛋白来诊断肝癌。
目前,慢性肝病患者肝癌筛查的肿瘤标记物除了甲胎蛋白之外,还有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PIVKA-Ⅱ又称脱γ羧基凝血酶原,它与甲胎蛋白有互补作用,即甲胎蛋白不升高的肝癌可能PIVKA-Ⅱ会升高,因此医生会建议有肝癌发生风险的慢性肝病患者在例行筛查肝癌时,同时检测甲胎蛋白与PIVKA-Ⅱ。
接种乙肝疫苗不是“万能保险”
说到肝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乙肝。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幸好乙肝有成熟的预防方法,那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很多人在认识上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接种了乙肝疫苗就进入了“保险箱”,不需要再担心会被感染。实际上,打了乙肝疫苗也要定期检查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
按照我国免疫接种计划,新生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由于不是所有人在接种后都会产生抗体,因此在出生后第7至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乙肝表面抗体的水平,没有产生抗体则需考虑再次接种,以保证抗体的产生。有研究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一般可维持10年以上。
肝脏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需做好日常养护。建议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量饮酒,避免超重与肥胖,服用药物或保健品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患上慢性肝病;建议已经患上慢性肝病的人要遵医嘱规范检查和治疗,避免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危及健康与生命的疾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乙肝、丙肝病毒,或者有乙肝、丙肝、肝硬化及肝癌家族史,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肝病门诊听取医生的诊疗建议,这一点非常关键。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呵护好自己的“小心肝”。 (作者/王燕 北京地坛医院)
疾病预防
远离4个危险因素
根据临床经验,生活中一些高危因素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大家应尽量避免。
长期大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如果有超过5年的饮酒史,酒精量男性≥40g/天、女性≥20g/天,就达到了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40g的酒精量,差不多是二两50度的白酒。
乱用或错用药物 使用未经医生处方或安全性评价的保健品、偏方、草、虫、矿物质,或者过量、超量使用处方药,都可能让人成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受害者。
不良生活习惯 过食高脂、高糖食物,少动、熬夜,以及不对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进行严格管理,其后果之一就是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以及肝硬化、肝癌的出现。
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级致癌物,被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和玉米往往会长出淡黄色或黄绿色的霉菌,切记坚决不食用发霉食物。
延伸阅读
肝血管瘤跟肿瘤无关
肝上检查出血管瘤,究竟严不严重?虽然医生说了没大事,但很多患者心里还是不踏实。其实在临床上,肝血管瘤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是通过超声或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
目前,关于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初步推断为先天发育异常,也可理解为是肝脏内部的血管畸形。虽然这种病变的名字叫血管瘤,但一般不会癌变。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血管瘤,没有症状则无需任何治疗。较大的肝血管瘤经诊断有出血风险时,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