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NO治疗仪” 济南市四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挽救ARDS老人
今年3月份,家住济南市槐荫区的辛女士突发干咳、气促,体温升高至38℃。在社区门诊就诊后效果不理想,体温仍是反复升高,且憋喘、胸闷等症状逐渐加重,以致不能平卧。这可把辛女士的儿子急坏了,于是抓紧把辛女士送至了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完善了初步检查后发现,辛女士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是I型呼吸衰竭,急诊医学科给予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虽然已经将流速及氧浓度调整至较高的支持力度,但是辛女士的外周血氧饱和度只有84%。情况十分紧急,重症医学科会诊后将辛女士收治。
在重症医学科,紧急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发现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非常低,各项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当看到胸部CT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辛女士的肺部影像成了“白肺”。科主任马驰骋查看患者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各项检查,认为辛女士目前是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重症感染。
治疗前肺部CT
治疗后肺部CT
随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予了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抑酸护胃、抗感染、化痰、抗炎、蛋白利尿、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虽然呼吸机的氧浓度已经给到90%,但动脉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只有49mmHg。情况万分紧急,马主任迅速组织人员讨论病情,大家都认为应该立即为辛女士实施气管插管,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同时上VV-ECMO(人工膜肺)。马主任说:“且不说辛女士目前的年龄已经不适合ECMO治疗,大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救治期间见到了不少类似病例,积累了一定治疗经验,大部分患者即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结局和无创呼吸机通气差别不大,上ECMO后肺部病变何时恢复,何时能够下机都是未知数。”马主任提出可以尝试NO治疗。于是迅速联系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辛女士的无创呼吸机串联上了NO治疗仪。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半小时后,辛女士外周血氧饱和度就从84%开始逐渐上升到了93%,后期甚至达到了98%,复查血气分析氧浓度70%,氧分压达到了133mmHg。这更坚定了大家治疗的信心。经过2次NO的治疗,辛女士入院12天后,各项炎症治疗明显下降,复查肺部CT炎症已经开始吸收好转。转入了重症医学科过渡病房继续治疗,目前已顺利出院。辛女士和她的儿子对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感谢不已,说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马主任指出:气管内吸入一氧化氮,可以选择性的扩张通气良好区域的肺血管,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升氧和。一氧化氮还可以降低肺动脉压。为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重症医学科简介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创立于2006年,是济南市实力最强的急危重症抢救基地之一,也是济南市级医院最早建立的综合ICU。重症医学科是全院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核心科室,现拥有医师15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2名,护理人员47人。是济南市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08年荣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2015年荣获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2017年荣获济南市巾帼文明标兵岗,2020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科室目前有2个病区,对外开放床位41张(其中包括过渡病房14张),拥有目前最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床旁监护仪,进口多用呼吸机、济南市首台智能输液治疗监护管理系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意识深度监测仪、床边持续血液净化仪、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多功能除颤器、心肺复苏仪、床边血糖仪、床边血气分析仪、胸肺部物理治疗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肠内营养泵、医用低温毯、复温毯、床边心电图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床旁超声机、纤维支气管镜、转运呼吸机、体外人工心肺机,以及中央空调,洁净、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压缩空气、中心吸引等国内先进医疗设备和设施。科室医师能熟练操作各种动、静脉穿刺插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等。熟练掌握应用各种有创和无创的机械通气治疗,熟练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各类急性中毒病人。可开展人工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目前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病救治领域各个方面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成功救治了大量各种状况的急危重症患者。
作者:刘红霞 通讯员:陈丽艳、王燕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