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宫”——记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顺利完成“天花板”级别经宫腔镜子宫肌壁间肌瘤电切术1例
患者张女士,47岁,因异常子宫出血,继发性贫血到我院妇科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入院手术。入院后再次评估,提示单发子宫肌瘤,直径约5cm,约20%凸向宫腔,肌瘤浆膜间距约0.5cm。考虑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式意见不一,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还是全子宫切除术?
传统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或者子宫切除是安全和首选的办法,但是患者有保留子宫意愿。所以对于患者来讲,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无疑是最微创、恢复快且损伤最小的办法,然而该手术面临的风险也是最高的。
一般情况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更适用于粘膜下肌瘤(如下图中的0、1和2型),然而,肌壁间肌瘤位置较深(该患者肌瘤属于下图中的3型,且肌瘤巨大),操作难度和子宫穿孔、肺水肿等风险陡增,而且,国内报道经宫腔镜切除肌壁间肌瘤直径上限不超过5cm,该如何选择?
综合考虑科室宫腔镜的技术优势和对患者最有利的原则,经讨论决定,手术方式选择经宫腔镜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完善准备,手术于04月10日在腹部B超监视下进行,同时做好了随时腹腔镜探查的准备。手术由潘雨露主任医师、厉宣英主任医师指导,由王海波主治医师操作下进行。大致手术过程如下:
子宫左后壁内突的子宫肌瘤
宫腔镜下可见肌瘤与内膜之间的肌层组织
因肌瘤较大,位置深,我们采取电切环反复“浅切除-水按摩-切除”的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子宫平滑肌的缩复作用,不断切除瘤体。
最终,暴露最底部的假包膜
沿包膜切除残余瘤体,电凝止血
手术结束,呈现的巨大瘤腔(瘤腔可自行修复)
手术顺利进行,用时40分钟,患者术后20分钟即清醒返回病房,术后流血少。该手术已经达到了子宫肌壁间肌瘤适应症的极限,可谓是目前“天花板”级别的手术了。然而,目前手术适应症的极限是否就是我们宫腔镜手术的极限呢,随着我们宫腔镜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妇科手术团队决心凝心聚力总结经验,聚焦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技术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刘红霞   编辑:颜甲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