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业性听力损伤 防止噪声聋

2024-04-25 13:04:12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结合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聚焦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和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本报记者采访了济南医院呼吸内科、职业病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王焱。她就噪声的危害、职业性噪声聋及听力保护等有关问题给出权威解答。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仅次于尘肺的第二大职业病病种。

  王焱介绍,职业性噪声聋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职业病,属于《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第四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在生产活动中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钣金、纺织、矿山开采、电子行业等,我国现阶段有数千万的劳动者暴露于职业性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根据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王焱说。

  生产过程中噪声来自哪里?

  王焱表示,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广泛,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更是无处不在,噪声已成为职业卫生领域中看不见的“隐形杀手”。生产过程中,其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王焱介绍,所谓“机械性噪声”是指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绝大部分生产性噪声均属于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是指由于气体压力、体积的突然变化或者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产生的高压风,通风机、汽笛、冲刷水产生的声音。“电磁性噪声”是指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嗡嗡声。

  “噪声会干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王焱说。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王焱表示,噪声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危害。

  噪声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当噪声高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听力损伤,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产生暂时性听力阈移,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形成永久性阈移,造成听力损失。

  噪声对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人们的烦躁,使人精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工作效率和休息,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疾病。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

  噪声如何预防和控制?

  “噪声可以导致职业病,所以我们要职业,更要职业健康,要把职业性噪声聋预防作为重中之重。”王焱说。

  在工作场所中,控制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包括合理规划设计厂区和厂房,产生高噪声的车间和非噪声车间之间应有一定距离,通过隔声、消声、吸声、减振等手段控制噪声传播。合理安排劳动与休息,休息时尽量在安静的环境,减少接触噪声时长。

  当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可正确佩戴合适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听力检查应在脱离噪声环境48小时后进行。观察听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已经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在生活中,要注意听耳机声音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爱玩游戏、“耳机党”,最好每次不超过30分钟,声音不超过60分贝。

  掌握正确擤鼻涕方法,切记擤鼻涕时不能将鼻孔完全堵住,以免鼻涕倒流引发耳部疾病。提高生活中的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受到不经意间的碰撞,更不可掌击耳部,避免听觉系统受损。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有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或者常被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困扰,在伴随病毒感染时,就有可能会导致听力损失,甚至可能出现耳鸣、耳痛和眩晕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要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本报记者 邱天 通讯员 陆莹)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