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带来更多健康“获得感” 济南市三院以新求变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4-07-03 12:43:17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高原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融合,近年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将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新机制等应用在临床、科研、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推动医院在提升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实现全面提质升级,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获得感”。

  新技术设备

  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家住高新区的王先生不慎从高处摔落,诊断为严重骨盆骨折。创伤骨科专家讨论后,决定为他做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创伤骨科一病区主任张太元利用Ho loSigh t骨科机器人手术规划软件,确定手术靶点,规划最优手术路径。手术仅用2小时。术后影像资料显示,无论是骨盆的复位还是固定都与术前规划分毫不差。术后麻药消退后,王先生马上就能在床上活动,翻身、坐起。

  2016年年底,医院引进第一代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国内首台Ho lo-Sigh t骨科机器人系统也正式落户济南市三院。“机器人应用于骨科手术中,有精准、微创、安全的优势,”脊柱外科主任张震说,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用药、耗材也少,总体费用低。”

  “有了机器人的加持,医生的成长速度也大幅提升,”张震说,“科室医生实现同质化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救治患者的效率。”

  “太感谢了,以前走1米都非常费劲,现在走起来非常轻松,走路速度近乎正常人了。”近日,患者刘先生来院复诊,激动地向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表示感谢,“经过第二次手术,手能拿起水杯喝水、能抓握住东西了。”

  因脑梗塞、脑出血等造成的偏瘫后遗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仅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两年,医院在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目前的较为成熟一套治疗方案——“神经调控联合多种功能重建手术”。“这是一种多级组合手术。包括针对神经的手术和矫形手术。”王文德说,“神经手术目的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而矫形手术是为了矫正畸形,改善运动功能。”

  “以前离不开家人的照护,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一位患者说,“手术后,逐渐可以自己走路、吃饭,像是获得了新生。”

  新“就医路径”

  破解跨省就医难题

  近几年,“有大病不用去北京,在三院就能看到北京专家”已成为不少市民的共识。这背后是这家医院积极向上对接优质医疗资源,拓宽与“国家级医院”深度合作渠道,共同开拓的“家门口看京沪专家”新就医模式。

  “不管哪个科室、哪位医生,只要遇到院内无法解决的疑难复杂病例,都可以立即找到北京上海专家的帮助,”医院医务科主任于蕾介绍,“这些专家还会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患者按照本地医保政策报销费用,免去异地就医奔波的费用。”据了解,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都在济南市三院的合作名单里。

  “京沪专家来三院”更能通过手把手带教、指导科研等方式,带动学科技术大幅提升。于蕾说,“医院全力打造的心脏中心、肿瘤中心、神经中心都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了整体跨越式进步。”

  患者会诊交流群是心脏中心快速发展的“金钥匙”。“这个群汇集了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团队成员和三院心脏中心的专家,”于蕾说,“每位患者的病例资料会实时上传到这个群,北京专家实时回复会诊意见。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专家们会在术前在群里沟通手术方案及注意事项,而术后在重症监护室的检查结果和体征指标也都会实时发到群里。”

  李扬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团队的带头人,除了在群里交流,李扬每周都会来到市三院开展工作。“三院的病人都被李扬主任挂在心上,尤其是遇到疑难复杂的重症患者时,他直接住到重症监护室,现场实时调整患者用药及治疗方案,等患者完全平稳后才到值班室休息。”

  “感谢医生护士对我父亲的治疗与照料,”近日,患者魏爷爷家人向医院表示感激。魏爷爷的手术由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玉庆和李扬团队共同完成,难度大、风险高且过程复杂,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此手术被视作“外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这项手术的开展也推动了医院心脏学科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

  新“救‘心’公路”

  为抢救生命争得更多宝贵时间

  历城区的张先生因心慌胸闷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考虑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便立即进行了心电图检查。一场“生命接力”在“心电一张网”上铺开……

  1分钟后,“心电一张网”系统将患者的心电图上传到市三院的远程心电诊疗中心。2分钟后,值班医生完成心电图审核,考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将报告发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性胸痛群”里,并通知社区尽快联系120转运患者到医院。同时,胸痛中心的专家开始远程指导社区医生进行初步治疗,同时快速做术前准备……

  急救车到达医院后,抢救队伍早已等候,患者绕行急诊直接进入介入手术室……这场“生命接力”让张先生转危为安。

  “心电一张网”把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贯通起来,为救治患者开通了一条救“心”高速公路。“医院计划铺设100套心电设备,覆盖100个基层医疗机构,现已铺设79余套。”对外联合办公室主任李龙山说,该项目也补齐了村级卫生室无专业心电设备和无专业医生的短板,打通了救治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新义诊模式

  从群众需求出发,质效全面升级

  近年来,各种医疗机构组织广泛组织的义诊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大大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如何将一场场义诊做到更有质效?市三院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以前医院组织义诊主要以科室为单位,出诊专家和设备都比较单一,”李龙山介绍,从今年1月开始,我们梳理了义诊规范流程和组织方式。“提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了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常见疾病问题,针对性地安排了专家和医疗资源,让义诊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没想到义诊还能做CT、B超、心电图,太方便了,规格太高了。”今年4月,市三院在历城区郭店街道耿家庄义诊活动现场,不少居民竖起大拇指。“义诊不仅配有车载CT、B超、心电图等设备,派出的医生也都是挑选各科室主诊组组长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生,涉及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十几位专家,医疗服务全面提质升级。”

  “今年已组织义诊15次,出了近1000份CT报告,”谈到医院升级的新义诊模式,李龙山说,“义诊质效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医生、设备的升级上,在效果上也有明显提升,由于义诊设备完善,现场检查中发现早期原位癌患者十几例,医生现场就给出进一步诊疗建议,缓解患者焦虑,为早期诊治抢抓了时间。”

作者:赵倩 通讯员:王竹君 陈晨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田艳敏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