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正青春》系列微视频 当胃癌遇上“机器人+多学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突破与担当
编者按: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与舜网联合推出的《医路正青春》系列微视频正式上线!该系列以青年医生的视角,记录他们在医学之路上的成长与坚守,展现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热血。从无影灯下的精准操作,到病床前的温情守护,镜头定格的是青春的奋斗与初心的执守。本期推出《当胃癌遇上“机器人+多学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突破与担当》。
技术突破:从腹腔镜到机器人,微创再升级
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在微创手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年微创手术量已超3500例,占比达90%。
这一比例在全国位居前列,不仅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加快了病患康复,还降低了治疗费用。
2023年,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完全单孔机器人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标志着科室在复杂胃癌手术领域达成新高峰。机器人系统具备更高的精度与灵活性,尤其适用于胃周血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等复杂解剖区域,减少手术创伤,大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人群。
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连国栋表示:“微创手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少创伤,更在于优化患者全流程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破解复杂病例的“最后一道防线”
胃肠外科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传统模式下这类患者常被视为“高危”甚至“不可手术”。而省立医院胃肠外科通过建立高效的MDT(多学科协作)机制,为复杂病例提供定制化治疗方案。
一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400)的60多岁女性胃癌患者,曾被多家医院拒收。经该院MDT团队优化治疗,术前将肌酐控制至150,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十年随访显示,患者肿瘤无复发,生活质量良好。
“胃肠手术,尤其血管离断时,是在‘刀尖上跳舞’。”胃肠外科副主任靖昌庆教授强调,“每一步都容不得差池,需要团队的精密协作和极高的技术水平。”
科研驱动:重塑治疗路径,写入全球指南
除临床上的卓越表现,科室在科研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其主导的“短程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新方案,显著提升了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有望推动国际治疗指南更新。
“这项研究为很多原本预后不佳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省立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李乐平教授表示,“我们不仅追求手术极限,更致力于探索更优的综合治疗路径,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以技术为基,以仁心为本:打造患者的“健康港湾”
作为区域医疗高地,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始终坚持“技术领先、服务温暖”的理念,既不断推动微创技术创新,也持续强化多学科协作与临床科研融合。未来,科室将继续以精准医疗为核心,为胃肠肿瘤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有温度的治疗方案,成为患者身边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作者:刘红霞 美编:邵倚天 通讯员:卢骁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