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妈妈的“痛与新生” 市妇幼保健院用爱铺就生命之路
“17点03分,女孩!”“17点10分,女孩!”“姐妹花!恭喜恭喜!”
日前,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总院区的产房里传来了这样的喜讯。患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双胎妈妈王小梅(化名),在胎位不正、无法实施无痛分娩的复杂情况下,在产科十区及产房全体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支持下,母婴三人平安,双胞胎姐妹评分9分,为医学与母爱的双重奇迹写下生动注脚。
37周6天的王小梅怀有双胎,孕期被诊断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顺产面临多重风险:胎位一头一横、血小板低导致无法使用无痛分娩,以及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等高危因素。多数类似病例会选择剖宫产,但王女士与家属在产科专家韩爱卿团队的评估与鼓励下,决定挑战自然分娩。王小梅回忆说:“开五指前还能忍,最后半小时一直在用意念坚持。”医护团队的精准介入为这场“生命闯关”提供了坚实保障。8人团队分工协作:产房主任朱秋玲全程指挥,把控产程节奏;导乐师科学引导呼吸与用力,最大限度保存产妇体力。尤为关键的是,在第一个宝宝顺利娩出后,团队仅用7分钟完成“横位妹妹”的胎位调整与接生,避免二次剖宫产的风险。
孕产保障部部长韩爱卿表示,产妇条件允许时,自然分娩对母婴长期健康更有利。但此类高危病例需全程严密监护,每一步都需技术与经验的支撑。最终,双胞胎姐妹平安降生,母婴同室转入病房,产后恢复良好。
记者了解到,双胎妊娠顺产本就难度较高,若叠加胎位异常、血小板减少等问题,风险指数陡增。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学科协作能力,再次印证了专业医疗护航下“高危顺产”的可能性。王小梅的案例也为类似产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本。
“痛,但值得!”王小梅的感言道出了所有母亲的坚韧。“为什么不选择剖,是因为想快一点陪老大,后期恢复快,再加上头胎顺产很顺利,主要是很信任韩爱卿部长,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再次感谢我们产科十区和产房的医护人员!”“虽然过程像闯关,但团队的每个眼神都在告诉我——他们准备好了!”这场生命与信任的双向奔赴,让这次分娩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胜利,更是母爱与生命力量的礼赞。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邱天 通讯员:魏明杨 金同鑫   编辑:田艳敏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