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肾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个体化治疗与可及性提升助力患者长生存
2025年6月是第二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旨在帮助公众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病区主任医师边家盛教授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种,包括肾癌在内的泌尿系统肿瘤起病隐匿,大约近3成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严重影响了预后。改变生活方式、重视日常体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有助于推动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早防早治与科学管理。
重视定期体检,做好早筛、早诊、早治
肾癌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病,但多见于50-70岁的人群。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过去3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长,并且发病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肾癌的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已经位列全球第一,疾病负担日益严重。
目前肾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吸烟、肥胖和高血压被认为是和肾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诱因,重视日常体检,加强全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提升肾癌的早筛、早诊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一环。
“约有3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一旦出现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腹部肿块),患者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治疗时机。因此,早筛、早诊、早治是科学防治肾癌的关键。有肾癌家族史、吸烟史、肥胖、高血压、慢性肾病等肾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做一次肾脏B超,以便及时发现肾脏疾病和其他潜在健康问题。”边家盛教授表示。
个体化治疗及可及性提升,助力患者生存获益
边家盛教授介绍,肾癌比较明确的治疗理念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但是在疾病分层之外,临床医生也需要进一步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以及对于治疗的耐受情况,综合做出判断。
“早期患者一般采取手术为主的治疗策略,中晚期的患者一般以系统性的药物治疗为主。随着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出现,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实现了突破。近年来,各大指南也将靶向+免疫的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推荐。”边家盛教授表示。
在他看来,除了疗效以外,在实际临床中还需综合考虑药物的可及性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近期,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我国获批,且已经通过医保覆盖实现了更广泛的临床可及性,最大化患者获益。”
作者:刘红霞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