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治未病”一词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涵盖了健康与疾病的全程,关乎所有人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随之占据重要的地位。
“治未病”不是“治胃病”而是未病先防等三重境界
“治未病中心,是专门治胃病的吗?”治未病中心的医生和护士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不大了解治未病,大家时常会因为谐音将‘治未病’理解为‘治胃病’,其实治未病的‘未’是‘未来’的‘未’,它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面对常见的“以讹传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叶小娜笑着说道。
“未病先防”是在没有患病的时候,通过保健方式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其实就是‘未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叶小娜说,“比如,针对糖尿病前期或高血压前期、暂未真正被确诊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人群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危人群,我们可以在其未转换成已病的时候及时进行干预,通过药物、运动、饮食等方式预防、保健,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
“既病防变”是在患病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演变、加重,避免小病成大病、轻病成重病。“既病防变不仅需要阻断病情的传播途径,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进行预见性治疗,以便控制病情加重、变化。”叶小娜介绍,“比如常见的感冒,通常初期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然后逐渐演变成咳嗽、流浓鼻涕等。我们掌握了它的演变规律,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针对性地展开治疗,能够恰当地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瘥后防复”是指在疾病初愈、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进行巩固性治疗,防止疾病的反复或者演变成新的疾病。叶小娜曾接诊过一位先后患四次脑梗的患者,“这位近70岁的患者,每次感觉到身体有异样时就会到治未病中心来做治疗。我们利用瘢痕灸在其关元穴、足三里穴等处进行艾灸,以调动其身体的阳气。”经过七八年不间断的治疗,患者从最初言语、行动不便转变为现在精气神十足,未再次发病,甚至成为医生和护士们口中的“小话痨”。科室几乎涵盖所有中医疗法
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丰富、充实和完善,“治未病”思想内涵发生了极大的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理论技法体系。“我们科室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医疗法,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敷贴以及线香灸、药泥灸、砭石灸、督灸、核桃灸、葫芦灸、脐疗、颊针疗法等特色疗法。”说起科室“治未病”的特色,叶小娜滔滔不绝。“孩子容易出现着凉或者拉肚子等脾胃虚弱的情况,我们对其进行推拿按摩,调理脾胃。此外,青少年近视防控、小儿肥胖等均在治未病的范畴,可以通过多种疗法进行干预。”
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感。“西医一般会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中医认为抗病毒药物性质寒凉,对于身体的刺激性比较大,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采用放血拔罐、线香灸等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治疗。”为了方便理解,叶小娜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把病毒当做小偷,关上门之后,青壮年可以与之搏斗一番,但是如果和小偷一同关进去的是老年人,那么受伤的肯定就是老年人。”线香灸是医院韩兴军主任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基础上,依据中医理论的指导创新而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多科疾病的治疗,对风湿、类风湿、口腔溃疡、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自2008年成立以来,治未病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质差异化特点,以百姓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专业诊疗服务,为患者解决困惑、减轻痛苦,并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特色门诊(睡眠门诊、减肥门诊等),创新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模式,使中医治未病成为保障人们健康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贾玉华实习生刘晨)
编辑:田艳敏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