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不容忽视的“迷路”小蛋蛋,微创技术让“蛋蛋”安全“回家”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细心的您可能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宝宝的一侧或双侧阴囊看起来有些空瘪,摸不到那颗熟悉的小“蛋蛋”,这很可能是“隐睾”,一个需要您及时关注和干预的常见儿童健康问题。山大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微创外科专家就来给您说道说道“隐睾”这一疾病。
什么是隐睾?
隐睾,也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男宝宝出生后,一个或两个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腹部下降到阴囊内。它们可能停留在腹腔、腹股沟管(大腿根部的通道),或其他下降路径上的任何位置。
隐睾有多常见?
隐睾并不罕见:足月出生的男婴中,约有3%~5%存在隐睾。在早产儿中,这个比例会显著升高(可高30%)。幸运的是,部分宝宝(尤其是早产儿)的睾丸可能在出生后3-6个月内自行下降至阴囊。但如果超过6个月仍未下降,自愈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了,必须寻求医疗帮助。
为什么隐睾必须重视?
那颗“迷路”的睾丸如果长期滞留在他处,可能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健康风险:
1.生育能力下降:阴囊的温度比体温低1.5-2℃,这是睾丸正常产生健康精子所必需的“空调房”。滞留的睾丸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损伤生精功能,显著增加未来不育的风险。双侧隐睾者风险更高。
2.睾丸癌风险增加:隐睾是已知的睾丸癌风险因素。即使后期通过手术将睾丸下降固定,其癌变风险仍高于正常位置睾丸(约高出3-10倍)。但早期手术(尤其1岁前)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并且下降后的睾丸更容易通过常规自检被发现异常。
3.睾丸扭转风险高:未降的睾丸,尤其是位于腹股沟管内的,发生扭转(精索打结导致供血中断)的风险更高。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手术,否则睾丸会在短时间内坏死。
4.合并疝气:许多隐睾宝宝会同时存在腹股沟疝气(腹腔内容物从腹壁薄弱处突出),可能引起肠管卡压等并发症。
5.心理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阴囊外观的异常(如不对称、空虚)以及可能伴随的生育问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6.意外损伤:位于腹股沟浅表位置的睾丸,缺少阴囊的保护,更容易在运动或碰撞中受伤。
家长如何发现?
目测和触摸:在给宝宝洗澡或换尿布时,留意双侧阴囊是否对称、饱满。尝试轻柔触摸两侧阴囊,感觉是否能触及如小橄榄或小鹌鹑蛋大小、有弹性的睾丸。注意环境要温暖,宝宝放松,避免因提睾肌反射(冷或紧张时睾丸暂时回缩)造成的误判(即“回缩性睾丸”)。
注意:回缩性睾丸通常能被推入阴囊底并停留片刻,而真正的隐睾则无法推入或不能停留在阴囊底。如有疑问,务必咨询医生。
隐睾的治疗:黄金时机是关键!
医学共识明确:等待观望期不应超过出生后6个月。
首选治疗:睾丸下降固定术
时机:6个月后越早越好,最优手术窗口是宝宝6-12个月龄之间,强烈推荐在18个月前完成。这是保护睾丸功能、降低未来癌变风险的最优时机。
方式:目前主要采用通过微创手术方式,找到未降的睾丸,充分游离精索及输精管,将其松解并安全固定在阴囊内。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但现代麻醉技术对婴幼儿是安全的。
效果:山大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微创外科突出微创,本着将对孩子创伤降到最小原则,采取各种微创技术,让无数个“小蛋蛋”安全“回家”,其中包含了大量外院二次甚至多次手术经历的患儿,解决了无数家庭的后顾之忧。泌尿微创外科,让“蛋蛋”安全“回家”。
家长行动指南:
1.细心观察:从宝宝出生开始,日常护理时留意阴囊情况。
2.及时就医:若出生后3个月阴囊内仍摸不到睾丸,或满6个月时睾丸仍未下降,请务必带宝宝去看专业医生。
3.抓住黄金期:一旦确诊为真性隐睾且超过6个月未降,不要犹豫,尽早安排手术(推荐6-12月龄)。这是保护孩子未来生育能力和健康的关键一步。
4.术后随访:手术后,仍需按医生要求定期随访,监测睾丸发育情况,并教会孩子成年后进行睾丸自检。
专家核心建议:
*出生后6个月是重要分水岭。
*超过6个月未降,自愈机会渺茫,需积极干预。
*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是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优手术时机:宝宝6-12个月大时!早治疗,获益大。
宝宝的睾丸是他未来健康和生育能力的宝贵“种子”。隐睾虽常见,但绝非小事。抓住关键的治疗窗口期,一次及时的手术,就能为宝宝扫除未来健康的重大隐患,守护他的一生幸福。请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细心观察,科学应对。
作者:李昆壕   编辑:刘克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