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抗癌二十年:对话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申洪昌教授——聚焦规范诊疗与个体化治疗,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编者按: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与舜网联合推出的《医路正青春》系列微视频正式上线!该系列以青年医生的视角,记录他们在医学之路上的成长与坚守,展现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热血。从无影灯下的精准操作,到病床前的温情守护,镜头定格的是青春的奋斗与初心的执守。本期推出《精准抗癌二十年:对话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申洪昌教授——聚焦规范诊疗与个体化治疗,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而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肿瘤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始终走在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沿。近日,我们专访了该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申洪昌,听他讲述二十年抗癌征程中的技术革新、规范化诊疗实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学科筑基:从化疗到精准治疗的跨越
“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不仅是山东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示范病房,还承担着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中国抗癌新药研发的重要阵地。”申洪昌教授介绍道,“过去20年,肿瘤治疗已从传统的‘化疗、放疗、手术’三大手段,发展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甚至肿瘤疫苗的百花齐放。”
科室作为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长期致力于推广规范化诊疗。申洪昌强调:“肿瘤治疗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初始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全省范围的学术宣讲,让基层医生也能同步国际最新进展。”
技术革新:以“精准”破局治疗困境
申洪昌分享了一位60岁肺癌患者的案例:患者因大量胸腔积液无法平卧,基因检测发现罕见“RET融合突变”,通过针对性靶向药治疗,一个月后病灶几乎消失。“精准治疗让晚期患者从‘奄奄一息’到独立复诊,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室近年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探索ADC药物(如“生物导弹”)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申洪昌指出:“肿瘤治疗不是单打独斗,我们联合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开展MDT模式,为每位患者定制最优方案。”
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守护:打破“化疗恐惧”与心理支持与长期管理
许多患者因担心化疗副作用拒绝治疗。申洪昌常带患者参观病房:“如今化疗已实现‘无呕病房’,通过预处理药物和个性化方案,副作用大幅降低。”
科室发起“启明星癌症患者关爱中心”,联合社区义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申洪昌说:“晚期肿瘤患者需要‘身心同治’,我们定期举办活动,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未来展望:个体化治疗与科研攻坚
面对肿瘤治疗的快速迭代,申洪昌提出三大方向:技术整合:推动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与现有手段的联合应用;早诊早治:通过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实现更早干预;临床转化:加速ADC药物、肿瘤疫苗等科研成果的落地。
他特别提到:“并非最新技术就是最 佳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案才是‘最优解’。我们追求的,是让每个患者都能‘活得长、活得好’。”
从传统化疗到精准医疗,申洪昌教授与团队见证了肿瘤内科的颠覆性变革。在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多学科的协作模式以及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正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正如申洪昌所言:“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更是为患者解决问题。而肿瘤治疗的未来,必将属于科学与人文的共融。”
作者:刘红霞 通讯员:卢骁 视频:孟坤,美编:邵倚天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