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胡三元会长做客“大医生来啦”,解答《医万个为什么》创作那些事儿

2024-10-14 15:36:44

来源: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

责任编辑:李欢

  10月10日,胡三元会长受邀做客山东广播电视台演播室,以“做有情怀的医生,写有温度的科普”为主题,在主持人谭超杰的提问中,详解《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创作那些事儿。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主持人:前不久,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在山东大厦隆重举行了由胡会长担任总主编的“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分享会暨医学科普创作学术研讨,在业内和读者圈内引起很大的反响。我想问问胡会长,您创作这套丛书的初衷是什么?

  胡三元:健康教育是提高百姓健康素质的最根本、最经济、最实惠的措施,也是疾病预防根本的体现。

  从医30多年,我每天面对那么多患者,深知病是治不完的,而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是可以不得的。工作之余常常思考,如何让大众不得病,少得病,生病后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这样既能使人少受病痛折磨,又能减少医疗费用,还能节约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科普这项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老子曾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些都说明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做医学科普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大事。在大健康时代,我们医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治病,助患者康复,还应该积极投身健康科普事业,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引导大众重视疾病的预防,及早诊断和规范治疗。因此,近年来我逐步重视科普工作。

  经长久酝酿,我多方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反复斟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编写一套权威的健康科普丛书,为百姓答疑解惑,此为丛书的缘起。这之前,我们曾经策划出版了一本《就医宝典——大医生问答》,为百姓看病提供指南作用,大受好评,这坚定了我们做系列医学科普丛书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有了丛书的顺利问世。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主持人:很多人好奇,这套丛书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我记得小时候,曾读过一套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两者是否有渊源?

  胡三元:我与你一样,小时候,每每遇到科学上的困惑,就去翻“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从中寻找答案。

  那么,百姓对身体健康产生疑问,有无探寻答案的去处?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常常碰到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或存在误解的情况。我心里很清楚,患者就医之前往往会先上网搜索,可是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不少内容缺乏科学性、权威性,患者被误导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患者遇到困惑时,能否从权威的医学科普书籍中找到答案?我曾广泛查阅,了解到有关医学科普方面的书籍虽然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尤其成规模、成系统的丛书更是鲜见,于是萌发了编写本丛书的想法,并为这套书取名“《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医”与“一”同音,一语双关,“全民大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主持人:请胡会长介绍一下这套丛书,具体有哪些创新亮点?

  胡三元:“《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讲述了常见的疾病,是集权威性、科普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为一体的医学科普精粹。该系列丛书秉承着“大专家写小科普”的宗旨,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聚焦常见疾病的问题解答,致力于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千家万户送去健康,惠及广大百姓,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在丛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着力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是邀请名医大家执笔。我们于2017年创立了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自成立起,就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政府和健康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在健康科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专家团队。此前出版《就医宝典——大医生问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套丛书邀请的都是相关专业的名医作分册主编,高标准把关。由于医学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能讲明医学知识又符合传播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有些大专家学识渊博且有科普热情,不过用语太过专业;年轻医生熟悉互联网传播特点,但专业的深度有时候略显不足。我们采用了“新老搭配”的方法,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下功夫,力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内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二是创新传播形式。我们邀请专业人士高标准录制音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为传统科普注入新鲜活力,最大限度拓展纸质科普书的内容维度,实现更广泛的科普。

  该系列丛书包括《从头到脚话慢病——老年慢病护理问答》《天使童心话儿外——小儿外科疾病科普向答》《防病祛病话营养——临床营养科普问答》等等,目前已经出到24本,后续还在陆续出版中,每一本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认真打磨而成,力求全面、权威、可信、可靠,以期能够成为大家依赖的“家庭医生”。

  这套书的出版过程也颇为不易,它集结了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100多个医学专业委员会参与,由百余位医学名家牵头把关,近千名医学一线人员编写,可谓工程浩大、卷帙浩繁。丛书还得到多名院士作序并推荐。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主持人:胡会长,作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在为病人考虑和服务方面,能不能与大家分享您是怎么做的?

  胡三元:平时大家都讲,我们医生治病有三件武器: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三是手术刀。

  我一直从事的外科专业,是靠手术刀给病人治病,我觉得前两个武器也非常重要。

  就拿药物来说,在为病人开处方的时候,在确保疗效和用药安全的情况下,能用便宜的,就不用贵的。能用副作用少的,就不用副作用大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还要想到不能让病人花销大,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不能给国家造成浪费。

  主持人:为什么您把语言看作医生的第二武器呢?

  胡三元:把语言列为医生第二武器,是说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其实做任何工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医患沟通尤其重要,作为医生一定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普通病人毕竟不懂得医学,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尤其长了病之后,心理负担很重,压力很大,这个时候,医生应该要有耐心,加强与患者沟通。沟通具有艺术性,有技巧,不能用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病人听懂。可以这么说,没有听不懂的患者,只有说不清的医生。有些纠纷发生,是因为有的医生不会沟通、不擅沟通、沟通不当造成的。

  现在倡导面对病人,既要治病,又要治心,对病人体贴入微,既是对病人心灵上的抚慰,又体现了人文关怀。

  说到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说明了科普的重要性,要写好科普,让不学医的人能够看懂,获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一位好医生,不仅要会治病,还要能够以通俗易懂的知识进行科普,精准地传递给患者。

  主持人:说到病人的手术,能微创不巨创,让我想起了您作为中国腔镜技术开拓者,推广这项技术三十多年,如今县级医院都能开展这项技术,黄志强院士称赞您为“开拓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先驱者之一”,请您谈谈有关腔镜的问题,您是怎么推动这项技术在国内开展的?

  胡三元:开展这项技术至今30多年,我记得很清楚,1991年1月份,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时间,我和一位同事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学术研讨,在学习班学习时,我看到当时香港中文大学钟尚志教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演示,非常震惊。这种技术通过电视屏幕观察,看得很清楚,而且手术中出血很少,第二天病人就可以下地活动,完全没有开腹手术以后痛苦的表现。当时中国内地的腹腔镜领域还是空白,我当即确定,这一定是将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当时很兴奋,我和同事在没来得及向医院领导汇报的情况下,就与厂家签了意向合同,订购开展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当时签完设备采购合同后厂家才生产,再走外贸,从香港转内地,为了技术的尽快落地,我几乎天天打电话催促。当时打电话也不方便,需要先拨总机,再转号,经过漫长的等待,一直到当年11月份设备才到位。

  我和我的同事加紧进行实验,由于腔镜与普通的开刀手术不一样,视觉是从三维变成二维,没有可借鉴的先例,我一开始用了最笨的办法,从“纸箱夹豆子”开始练习,在纸箱里放上豆子、花生、葡萄等,不断习练,只要不做手术、门诊,就投入练习。

  1991年底做腹腔镜动物实验时,中间还闹出了一个笑话。当时从老百姓手里买了一只猪,按照重量付钱,结果卖猪的农民给猪胃里灌了水泥,巨大的胃充满腹腔,腹腔镜进入腹腔,看不到脏器,没做成手术。

  经过反复尝试、练习,技术成熟后开始临床手术,当时很多病人不愿意做第一例,我们不得不挑选年轻、没有并发症的病人劝说。

  1992年4月7日,我们团队成员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患者第三天就出院了,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这么快的康复速度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电视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可以这么说,推动了普外科手术技术一次质的飞跃,引领了腹腔镜技术的普及。

  手术虽然成功了,然而,技术的推广之路却仍然一路荆棘。当时只有少部分医务人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所以腹腔镜手术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下医院,由于基层医院个别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不得不转到大医院治疗,因此有些教授认为腹腔镜技术还不成熟,反对大力推广,大一些的教学医院都较少开展,导致腹腔镜技术发展相对缓慢。

  面对社会上的质疑,以及手术的可能失败给自己和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维持现有技术还是不断开拓创新在当时是一个问题,我们冒着极大的风险,没有放弃,继续努力推进和推广技术开展。

  腹腔镜技术最初用于胆囊切除,在技术慢慢纯熟后,我开始探索腹腔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994年,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胃肠道手术,开展了腹腔镜乙状结肠部分切除;1994年12月20日,国内第一例腹腔镜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获得成功;1996年,首次进行了腹腔镜在肝脏切除中的探索,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小肝癌的切除;2002年,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开展;2003年,做了腹腔镜胰腺手术;2006年,开展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肥胖症……手术难度越来越大,手术领域越来越广,从良性疾病到恶性疾病,从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操作,我们一直不停地探索。

  主持人:胡会长,在腔镜技术方面,您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您为什么不辞劳苦,到全国各地推广这项技术?

  胡三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当年我们带领团队,舟车劳顿,到全国各地去推广这项新技术,还是从广大的病人利益考虑,因为我们团队服务的病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更多的医院同仁掌握了这项技术,无数的病人都会获益,这样才能体现新技术的价值,做医生就要有这种胸怀和格局。

  那些年,随着腔镜技术日臻成熟,我带领着团队不断到地市级医院去推广,手把手教基层人员做手术。当时没有动车,还记得去往全国各地时,出行只能靠绿皮火车,经常买不上票,站着来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患者的宣传,医护人员对腹腔镜技术的认可度逐渐增加,到2000年,几乎县级以上医院都能开展腹腔镜手术,领域涉及整个普外科。

  这几十年来,致力于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是我每时每刻在考虑的事情。

  主持人:我知道,您每年主办的全国腔镜大会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品牌,学术会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什么每年耗费大量的精力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学术盛会?

  胡三元:举办学术会议,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广腹腔镜技术,1996年,我创办了《腹腔镜外科杂志》,推动了中国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1998年,我和团队还以《腹腔镜外科杂志》为平台在全国举办学习班和手术演示研讨,手把手传授临床医生腹腔镜技术,希望通过在全国各地进行手术演示,带领大家认识这项技术,更好地推广和规范这项技术,尽量减少它的并发症,使这项技术能够健康地发展。从1998年到现在,全国腹腔镜手术研讨已经举办了29届。此外,我们团队还出版了《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腹腔镜手术彩色图谱》,将工作经验写成教科书,供同行学习提高腹腔镜技术。今年12月中旬,我们将举办第三十届全国腔镜大会。

  访谈最后,胡三元会长表示,“《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还将继续出版,也会加大图书推广力度,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让一个个医学科普知识成为一盏盏健康明灯,也愿这套凝聚千余名大医心血的科普丛书化为一座健康桥梁,连接医学专家与大众读者,让医学知识得以广泛传播,惠及千家万户,助力健康中国!

做有情怀的医生 写有温度的科普

  · 嘉宾介绍

  胡三元,中国著名普外科学专家,中国腔镜技术开拓者之一,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科带头人,《医万个为什么》全民大健康医学科普丛书总主编。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