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气道小异物,生命大杀手—预防最重要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安全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常见的儿童安全隐患—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是指某些物体误入儿童的气管或支气管内,从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损伤的现象,异物的大小、种类也各异,包括花生米、瓜子、玩具零件、甚至笔帽等都有可能。2-6岁的儿童,是发生支气管异物的高危人群。
异物一旦误入气管,常见的急性症状包括出现剧烈咳嗽、憋气、呼吸困难、喘鸣以及面色青紫,若异物较大堵塞重要气道,在短时间内患儿可能会出现窒息、心跳骤停等危急情况,若异物在气管支气管内长期滞留,未能及时排出,患儿可能会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一系列慢性症状。
作为家长和看护人,应该如何预防儿童发生支气管异物呢?
01
家庭教育:及时清理家中的细小杂物,危险物品和液体放置于孩子不能触及的地方。
(1)对于婴幼儿,家长应加强看护,不要乱喂不适应年龄的食物,不要在儿童哭闹或者嬉笑时给予进食,并且不要让儿童养成口含食物的坏毛病,培养良好的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不要边吃边玩。
(2)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吃坚果类食物。对于年长儿童,加强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将非食品类的小物品放入口中或鼻孔内。
02
学校教育:学校定期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渠道,定期发布相关安全提示,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03
医疗机构可以定期举办科普或义诊活动,向公众普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防知识和急救方法。
04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儿童用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玩具、文具等符合安全标准,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异物意外。
预防重于治疗,家长和看护人应提高警惕,减少儿童发生支气管异物的风险,了解并熟练掌握海姆立克、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儿童生命安全。
作者:李昆壕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