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学科协同为钥,破解围术期脆弱人群诊疗难题

2025-09-12 21:20:29

来源: 舜网

责任编辑:田艳敏

  在公立医院围术期医疗管理中,糖尿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诊疗始终是重点与难点——这类患者的基础疾病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更可能影响术后康复进程。作为知名公立中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构建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1+”多学科服务模式。徐向青副院长分享了这种模式的特点:通过糖尿病专病门诊为需手术的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可快速对接麻醉科、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实现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精准管控。

以多学科协同为钥,破解围术期脆弱人群诊疗难题

  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徐向青

  一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救治案例,充分展现了该模式的优势。据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介绍,该患者因糖尿病足需接受外科干预,诊疗过程中各学科分工明确:内分泌科首先通过胰岛素泵快速稳定患者血糖,为手术创造基础条件;血管科同步精准定位患者血管堵塞部位,制定清创与血管重建方案;麻醉科则针对患者合并的神经病变、关节僵硬等特殊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麻醉方案,避免术中风险;手术期间,内分泌科团队全程在场监控血糖波动,确保指标稳定;术后,康复科及时介入开展康复训练,内分泌科还辅以中医按摩等特色疗法,加速患者恢复。最终,患者成功保住肢体,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以多学科协同为钥,破解围术期脆弱人群诊疗难题

  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

  “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风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低血糖可能直接诱发心律失常、意识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况;二是高血糖会抑制机体免疫力,使术后感染概率显著升高;三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常伴随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与术后恢复难度。”黄延芹解释说。

以多学科协同为钥,破解围术期脆弱人群诊疗难题

  山东省中医院麻醉科主任迟永良

  在麻醉科主任迟永良看来,这类案例也说明了麻醉学科发展给患者带来的获益。“麻醉的价值从不止于让患者在术中‘无痛入睡’,更在于确保其术后安全、舒适地苏醒。与传统认知中‘打一针即可’的单一操作不同,如今的麻醉诊疗已形成涵盖术前评估、术中精准调控、术后快速康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成为保障糖尿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手术安全与效率的核心支撑。”

  “效率与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医院为麻醉科引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手术麻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该系统投用后,单台手术的麻醉准备时间平均缩短近20分钟,使日均手术量提升10%至15%,更推动全院医疗流程从‘分散式管理’向‘闭环式协同’转变,为后续多学科协作奠定了基础。”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徐向青说。

  而麻醉药物与技术的迭代中,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患者生命安全的“里程碑式突破”。迟永良回忆,在麻醉药应用初期,为解决患者肌肉紧张影响手术操作的问题,医生曾不得不加大麻醉药剂量,让患者进入“深麻醉”状态,这往往伴随短暂性呼吸停止等风险。历经百余年发展,肌松药物的出现虽解决了肌肉紧张问题,但“术后肌松残余”却成为新隐患:过去超过30%的麻醉相关并发症,由肌松药物残留引发,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吞咽困难等严重后果。

  “新型肌松拮抗药物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迟永良解释,这类药物可直接将体内残留的肌松药物排出体外,无任何残留且拮抗效果精准高效,“现在患者术后苏醒更快、更安全,麻醉风险大幅降低,这是麻醉学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技术突破。”

  徐向青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绝非单科突进,而是找到学科间的“化学反应”。“当麻醉科守住安全底线,内分泌科管好围术期血糖,医院就能真正覆盖从急救到康复的全场景需求。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协同,正是医院破解围术期诊疗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编辑:田艳敏   值班主任:高原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