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体诊疗科 中医整体观与系统科学融合下的诊疗模式创新

2024-11-28 10:43:53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田艳敏

  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口苦、口干、眼干、失眠、神志不清、心慌、腹胀、小便淋漓……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疾病、症状竟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在临床上,医生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病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主诉模棱两可,让医生措手不及,无从下手。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整体诊疗科,深度融合系统中医学理论开创实践探索,以创新模式精准施策,针对临床中多系统、多因素、多病机交织的复杂性疑难疾病,开启有效诊疗新篇章。

  整体诊疗

  符合患病实际,顺应医疗需求

  “慢性复杂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多因素、多环节、多器官的交互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整体诊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云表示,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身心不适已经不再“单纯”,很难通过某一个科室解决其所有问题。此外,由于病情的复杂性,服用药物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药物相互之间的不协同,甚至相互拮抗等问题也让医生瞻前顾后,进退两难。

  “中医整体诊疗的理念更适合患者实际和社会现状”,陈云介绍,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从整体出发,协调机体内部脏腑阴阳气血,顺应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治病求本。此外,中医整体诊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对中医健康范畴内的诸多慢性复杂性疾病,充分发挥其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整体诊疗是在坚守传统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模式创新,为现代中医临床模式提供了借鉴与优化路径,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并能有效缓解慢性病及复杂性疾病对社会的负担,其长远影响积极且重要。”陈云如是说。

  系统中医学

  整体诊疗模式创新的理论支撑

  “‘整体思维’在中医中的具体体现,即中医学所秉持的整体观念,比如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自身是个整体,形和神是一个整体。”陈云介绍,系统中医学强调人的生命及其病变的整体性,关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力以及道德等全要素,关注人体心身、社会及自然环境等全方位的和谐统一。通过这一整体视角,系统中医学能够从系统整体观出发,综合考虑机体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系统中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医学的交叉学科,它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相关知识,研究和阐释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并进行了创新性的开拓与发展。”陈云进一步解释,系统中医学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在钱学森院士的鼓励和引领下于1980年开创,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新方向、新学派,系统中医学为现代临床实践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医整体诊疗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展开的实践探索。

  钱学森院士曾指出,“人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系统中医学以人的复杂性为核心,强调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生命运动规律,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机制。”陈云表示,这样才能为整体诊疗指明清晰的目标与方向,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患者全面康复,重获健康。

  系统诊断

  中医整体诊疗的前提基础

  “系统中医学理论涉及中医诊断与治疗全过程”,陈云介绍,系统中医学以系统思维核心,以系统辨证脉学为核心诊断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的望、闻、问三诊以及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构建针对复杂、多系统交织、多因素共存、多病机并发的慢性疑难疾病的“过程-病候-病证-病机”全面系统诊断体系。

  “在诊疗过程中,病机诊断是最为关键的核心。”陈云强调,医生需要回溯、梳理患者发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所有的心理、躯体不适,并寻找各种病症背后病机的逻辑性,确定根本的发病机理,辨别证型,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因素考虑,提出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措施。

  “患者的每一个诉求都重要”,陈云感同身受地表示,在制订治疗方案和措施时,不仅要针对主病,还要兼顾兼病;不仅要注意新病,还要注意旧疾;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的强弱,还要考虑病邪的轻重、缓急、主次;在疾病诊疗中,不仅要洞察各脏腑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还需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对病情的影响。同时,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可能受累的其他脏器、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发病地域及季节等诸多因素,均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着重要影响。正是这种全面而细致的整体评估诊断与系统的调治策略,才能为患者开启一扇通向全面健康的大门。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贾玉华   编辑:田艳敏   值班主任:田艳敏